为什么“知道做不到”?

2022-03-02 趣儿小编 0

01人生的悲哀无异于知道却做不到
自古以来人们都倡导“知行合一”,这是阳明心学的核心观点,知道,就要做到。但实际生活中,知道却不一定能做到。这种感觉就像你知道如何赚取100万的方法,你知道你只要按这个方法去做了,你就能获得100万,但从“知道”到“做到”之间似乎隔着一条鸿沟,导致你怎么都做不到。
 
02 知道陷阱,少踩坑
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从知道到做到这么艰难呢?
 
陷阱一:信息超载。
从认知层面看,人们之所以热衷不断获取新知识,是因为获取新知识要比应用已有的知识有趣得多。人们害怕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的,有时,人们错误的认为信息就是机会,因此,人们害怕错过各种信息,就跟害怕错过各种好机会一样。
 
陷阱二:消极过滤。
从态度层面看,人们之所以会产生消极思维,是因为现代社会知识太容易获取了。有一个名词叫“发臭思维症”,意思是指对那些积极的、哪怕是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半信半疑,或者干脆拒之门外的症状。这是一种消极态度,对待知识的消极态度,使得人们虽然不停学习新知识,却没有真正把这些新知识当一回事,这种消极态度会削弱我们学以致用的动力。
 
陷阱三:缺少跟进。
从行动层面看,之所以“做到”困难,是因为人们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行动办法。作者认为,人们如果只停留在知道层面,却没有实际行动,或者跟进效果,最后当然很难做出改变。
 
03 行动是消除鸿沟最有效的方法
我们知道了三个陷阱,那如何才能消除从从“知道”到“做到”之间的鸿沟呢?
 
第一:践行“少而精”哲学。
《精要主义》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道理,要追求“更少,但更好”。追求知识,我们要“少而精”而非“多而浅”。生活中,似乎很多知识都对我们有用,但我们必须找到对我们最有用的,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到少数几件事上,然后不断地一次又一次地重复,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。我认为,最终对结果有作用的往往就那么一两个,因此我们需要把精力花在这一两个上,而不是全网撒鱼式的。践行“少而精”哲学,是面对信息超载,最好的方法。
 
第二:积极聆听,保持积极心态。
我们知道,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。一个人如果处在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中,他的思维往往是积极的,开放式的。一个人如果处在传统的,经常被否定的家庭环境中,他的思维往往是保守的,消极的。这种思维定势很难改变,这也是为什么知道到不容易做到的原因,因为思维决定行为,思维不改变,行为就很难改变。
有一种思维叫“绿灯思维”,绿灯思维要求我们,遇到和自己观点不一致时不要习惯性反对;遇到新事物要虚心,积极探索新的价值。当一个人拥有“绿灯思维”,就能做到积极聆听,保持积极心态。在学习时,如果没有一个积极开放的心态,我们永远都不可能消除知与行之间的鸿沟。而一旦学会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倾听,你就会把你听到的内容跟自己接触过的其他东西联系起来,甚至会想出一些新的方法来应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。
 
第三:制定跟进计划。
跟进计划需要包含三个部分:指导、支持、问责。人们之所以没有将“知道”转化为“做到”的第三个原因是缺少跟进,因此制定跟进计划显得尤其重要。
如果你希望一件事情能做成功,就必须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计划,比如,你打算学开车,刚开始教练会在旁边做指导,告诉你一些基本的操作(指导),接着,他会支持你自己学着练,(支持)在练习过程中,教练会告诉你,什么做对了,什么做错了,需要如何改进(问责),最后你在不断的重复这件事中,学会了开车。学习不只是在脑子里的过程,我们只有真正将学到的东西变成实际行动时,才算是真正的学习。
 
第四:重复,间隔性重复。
重复是克服所有知行差距的关键。记忆曲线理论告诉我们,人善于遗忘,学习新知识,如果不在24小时内重新温习,人们会遗忘掉一半,1 个月之后,人们所能记得的新知识不到 5%。每个人大脑总是在不断地处理一件或两件事,要么是学习新的东西,要么是遗忘。因此,我们必须通过重复,而且是间隔性的重复,唤醒大脑的记忆。
 
著名的“费曼读书法”,我认为是对重复的极致实践,“你从头读,尽量往下读,直到你一窍不通时再从头开始。这样坚持往下读,直到你完全读懂为止。”这其实就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,也是一种进步回路。每当学习一个东西,我们要知道是如何学会的,然后不要再忘记,如果忘记了,用重复的方法,而且是间隔性重复的方法,让学到的知识牢牢的记在脑海中。
 
总结一下以上四个方法:践行“少而精”哲学;积极聆听,保持积极心态;制定跟进计划;重复,间隔性重复。我们从“知道”到“做到”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因为人们往往会用大量的时间去获取信息,而不是想办法将自己新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。
 
愿每个人都是实践家,而不是空想家。
 
喜欢可以点个赞 0

留言评论
昵称:      
最新评论 查看评论▸
上一篇:提升自身认知的3个方法
下一篇:伴侣眼中的情绪价值